水寒江静,青山如黛,月光透过层云洒在大地上,寂静的夜晚,仿佛时间都静止了。今夜,我邀请你与我一同畅游在这片古诗词的海洋,品味那种超越千年的韵味……
公元811年,秋意来得格外早,尽管仍在农历七月,但寒意已经悄悄渗透进了空气。夜半,天空忽然飘下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细雨打在窗棂上的声音清脆而悲凉,滴答滴答,仿佛是那晚的低语。
长安城某个府邸的后院,一间昏暗的屋子里,长久未见的烛光终于再次亮起,微弱的火苗摇曳不定,在纸窗上投下了一个男子的侧影。或许是雨水带来的凉风吹醒了他,又或许是那阵细雨敲打芭蕉的声音扰乱了他的梦境,他拿起烛灯走到窗前,打算关上窗子,突然一阵风吹来,烛火摇曳得几乎熄灭。男子急忙伸手挡住烛芯,微弱的光火得以平复,忽然间,烛光变幻成一个二八少女的笑脸,柔和而温婉,仿佛从他心中最深处跃然而出。
“湘灵……”男子低声呢喃,眼中满是无尽的思念。泪水不由自主地从他脸庞滑落,融入那条因岁月而渐显风霜的面庞。
展开剩余86%01
时光回溯到29年前,安史之乱的浩劫虽已过去,但那场战火的余波并未完全消散,民间的骚乱仍时有发生。那时的他,生活在徐州,因为父亲在镇压叛乱中立下赫赫战功,晋升为徐州别驾,避乱之际,便带着妻儿迁往了宿州符离。
就在这片新天地里,他遇到了她——湘灵,那如同《楚辞》中走出来的湘江女神。第一次见面时,他11岁,而她只有7岁。她是那样活泼可爱,像邻家小女孩,而他,则是个温文尔雅的少年。
虽然他比她年长几岁,但符离对于他而言是陌生的地方,因此他反而成为了她的小跟班。他们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他出身书香门第,博学多才,无论是古今诗词还是历史典故,他都能娓娓道来。而她自幼便学习音律,歌声如百灵鸟般动人,每每听到她的歌声,他都会如痴如醉。
他们互为老师,彼此学习。她教他如何细心聆听那流淌在每一阵风中的旋律,而他则在书卷间为她描绘未来的诗篇。林间的风,山间的小路上,都留下了他们共度的身影,时光流转,仿佛两颗心已经悄然交织在一起。
岁月悄然流逝,他们在那个夏天的微风中渐渐长大。那场春风吹醒了少年的心,而春雨唤起了少女的情感。两小无猜的打闹中,逐渐滋生了初恋的情愫。忽然间,他发现,每一次的目光交汇、每一次的相伴,都会让自己心跳加速。于是,在那个19岁的夏天,他为她写下了一首诗: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他眼中的她,如同天上仙女,甚至比嫦娥还要明丽动人。她是他的白莲,开在他心头,无论她做什么,无论是刺绣还是逗鹦鹉,都是他眼中最温柔、最美丽的景致。
两人之间的爱情,纯洁而美好,仿佛是天作之合。于是,在那个季节交替的时刻,他向母亲提出了娶她为妻的请求。然而,母亲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的请求,原因很简单:“你是官家公子,怎能娶一个平民女子为妻,门不当户不对。”
他百般哀求,甚至赌气表示:“若不娶她,终生不娶。”但母亲的心意坚如磐石,她告诉他,眼下最重要的任务是考取功名,这位女子的美丽可能会扰乱他的心志。于是,他将所有的注意力投入到功名上,灯下苦读,夜夜挑灯,立志要通过科举实现一份对母亲的承诺,也许在那时,他也开始暗暗期待,只有得到母亲的认可,他才有可能迎娶她。
02
就在他为未来拼搏的同时,湘灵也在家中决心与她的父亲承诺,她愿意等他,不论风雨,无论多久。她告诉父亲,她已经与邻家的少年私定终身,生死相依。
然而,就在他们相互期盼时,一道不幸的消息传来。父亲远赴襄阳任职,因为长期劳累加上水土不服,突然病倒。忧心忡忡的他,既为父亲的病情忧虑,又对湘灵的深情日夜挂念。他在诗中写下了自己内心的孤寂和不舍:
抱枕无言语,空房独悄然。
谁知尽日卧,非病亦非眠。
他在诗中记录下了那种寂寞的等待,似乎每一刻的孤独和思念都在折磨着他。直到父亲病逝,他回到符离,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守孝生涯。在这一段时间里,他与湘灵之间的爱恋如同隐藏在夜幕下的幽光,悄然盛开。
三年守孝期满,他决定参加科举,母亲看到他终于有了志向,非常欣慰,然而她依旧坚持反对这段婚事:“门不当户不对!”在母亲的坚持下,他只能再次妥协,为了家族的荣耀,为了母亲的希望,屈服于命运的安排。
03
即便如此,他心中依旧未曾放下湘灵。在孤独的月夜,他常常登上西楼,望着远方的故乡。那片山林,那片柳月,那些与她一同度过的温馨时光依然深深镌刻在他的记忆里。
他笔耕不辍,将思念化为诗行,用文字述说那份深情: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他渴望能够走到她身边,告诉她自己心中的愿望,但命运依然未给他机会。
04
岁月如梭,时间无情地剥夺了他们的年华。父亲早逝,母亲日渐苍老,他的名声越来越响亮,而母亲却始终坚持让他娶门当户对的女子。在她的坚持下,他渐渐放弃了自己曾经的誓言。
最终,他与杨氏成婚,这一场“门当户对”的婚姻,结束了他与湘灵之间那段清纯而深刻的爱情。
湘灵悲痛欲绝,彻夜未眠,第二天清晨,她独自离开了家,隐匿于江湖。关于她的去向,众说纷纭,有人说她投入了湘江,也有人说她隐居深山。但无论她身在何处,她始终是他心中那道永远不会熄灭的烛光。
这一夜,他独自一人,面对那微弱的烛光,写下了最后一首情诗: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他再也不知道,这首诗该寄往何处,湘灵的身影,已经如同烟雾般,遥不可及。
发布于:天津市金御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