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会保持文章的原意和字数大致相当,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来丰富内容。以下是改写版本:
---
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位于九顶梅花山脚下的小村庄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祖仪式。这一天,全村的男女老少无一例外,都会穿戴整齐,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庄严而热烈的祭祖活动。
梅花山脚下的这个小山村约有近五千名居民,村民中绝大多数都姓“完颜”。就村庄规模而言,拥有如此众多人口,算得上是一个大规模的聚居区,颇为罕见。
这里的村民都是完颜氏的直系后裔,已经在泾川县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超过八百年,传承了数代人的血脉与文化。
整个村落以“完颜”这个姓氏命名,村庄周边随处可见带有“完颜”字样的地名和设施,如完颜学校、完颜庄、完颜井、完颜洼、完颜桥等,显示出浓厚的家族文化印记。
完颜村距离县城只有约八公里,地理位置不算偏远,但这里依然保留着浓厚的传统风俗与生活方式。这个古老的村庄带着神秘色彩,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揭开它隐藏的历史面纱。
村内的建筑多为年代久远的土坯结构,保持着原始朴素的风貌,是中国境内保存最完好的女真族古建筑群。房屋的颜色随着时间推移深浅不一,墙面上刻画着岁月的痕迹,显得沧桑而厚重。
展开剩余90%站在这些质朴的房屋中,我们仿佛能感受到这片土地曾经是女真族最后的部落遗址之一,散发着浓浓的历史韵味。
村里的祠堂更是典型的女真人建筑风格,内部陈列着完颜阿骨打及其十代君王的画像。这些画像被村民尊称为“影”,是一种用来供奉和瞻仰祖先的长方形绘画。
“影”最早起源于金代,明代时得到重新绘制,画布长约九尺,宽七尺,色彩鲜艳,画工细腻精致,堪称艺术珍品。
除历代君王外,祠堂内还悬挂着太祖的四皇子完颜宗弼的画像。完颜宗弼,也即历史上的金兀术,他的遗像尺寸较君王们的更为宏大,显示其特殊地位。
女真族最初是北方的游牧民族,那为何完颜氏后人最终迁居西北呢?通过村中的调查了解到,现今住在王岩村的居民多为完颜亨的后代,而完颜亨正是金兀术之子。
众所周知,完颜阿骨打是金朝开国皇帝,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其孙完颜亨不仅勇猛善战,还在金熙宗时期被封为王,且在朝中担任重要官职。
然而,完颜亨的功绩引起了海陵王完颜亮的嫉妒,后者逐渐展开谋害行动,最终导致完颜亨被杀。
完颜亨被害后,其后代携带完颜亨的遗体,从东北迁徙至现今的梅花山地区安葬。
金末皇帝完颜承麟死后,其子孙也将遗体迁至西北,与完颜家族其他成员合葬,两支完颜后裔由此重聚于梅花山,共同守护家族墓地。
随着蒙古的兴起,金国灭亡,蒙古政府下令大规模屠杀完颜氏族人,扬言“一个也不能留”。
完颜亮的叛乱和蒙古的追杀,使得完颜家族陷入极度困境,许多族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改姓。
然而,甘肃一带的完颜宗弼后人隐姓埋名,采用“避世”方式躲避追杀,才得以保存下来。
清朝统一天下后,满族作为金朝后裔,对完颜族人给予特别优待,赐予土地和金钱,减免税款,使完颜后人每年仅缴纳少量税金。
完颜村民在安葬祖先遗体后,还将完颜亮的画像悬挂在祠堂内。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完颜亮曾害死他们的祖先,村民们仍选择宽容和原谅,唯独对岳飞绝口不提,形成了一条独特的禁忌。
岳飞作为完颜宗弼的宿敌,两人在历史上多次交锋,但完颜宗弼始终未能战胜岳飞。
全村严格遵守祖训,规定第一条是不看、不听、不谈及岳飞及《岳飞传》;第二条禁止阅读与岳飞相关的书籍;第三条坚守同姓不通婚的传统。
完颜族将农历三月十五定为祭祖日。尽管时光流逝八百年,他们仍严格遵守祖先留下的仪式,确保祭祀活动不折不扣地进行。
祭祖仪式在完颜部落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祭祀步骤严谨繁多,包括祭黄绳、放马、放神鹰、放仙鹤以及在祠堂内举行祭祀等多种传统仪式。
祭黄绳时,村民先取出黄绳,携至山脚进行祭拜,随后抬至山顶,在山顶两侧搭建高木架,用黄绳连接两架,再用纸制的神马、神鹰、神鹤顺着黄绳滑下。
山下的村民则齐声高喊“皇恩大赦”,祈求神灵保佑,赐福村民平安。
在婚丧嫁娶方面,完颜族融合了汉代习俗,同时保留了女真族传统。婚礼依然遵循同姓不通婚的原则,婚礼流程包括搭建喜棚、背新娘、抢枕头等环节,与汉族婚礼相似。
女真族的丧葬形式多样,包括天葬、火葬、土葬、风葬和树葬等,根据地域和死因不同,选用不同方式。丧俗中还包含割面、烧饭和殉葬等习俗。
过去女真族常用牛马陪葬,如今完颜后人多采用土葬,邀请阴阳师诵经超度,表达对逝者的敬意。
作为萨满教信徒,女真人崇尚图腾和祖先崇拜,强调灵魂和鬼神观念,表现为丰富的祭祀活动、春社庆典和传统节日。
如今完颜村仍保留萨满教信仰,祭祀仪式必须由巫师或阴阳师主持,尤其在农历三月十五的祭祖活动中更为隆重。
村民主要供奉圣母娘娘,随着汉文化的传播,村内还祭拜观音、城隍神、土地公等汉族神灵。
每户人家都会供奉灶神,而九顶梅花山则被视为山神,守护着村庄和一方土地的安宁。
九顶梅花山由九座连绵的山峰组成,宛如一朵盛开的梅花,因此得名。这片山脉沿着龙脉分布,是一处风水宝地,护佑完颜后人近千年,助他们躲避蒙古人的追杀。
村内保存的年代文物颇多,其中包括仍在使用的完颜井。老人们讲述这口井哺育了世代村民,至今仍有人从井中汲水。
井中还发现了两块记录完颜氏历史的文物,年代超过八百年,成为族人的宝贵遗产。
除了画像,完颜村还有完颜宗弼之子完颜亨和完颜承麟的陵墓,村内多处碑文纪念族人。
村中有一处名为湫洞的石窟,相传是黄甫圣母成仙之地,洞内雕刻着圣母石像,背墙绘有精美壁画,成为村民敬仰的圣地。
据传泾川县曾称皇甫,有一位才德兼备、相貌美丽的女子,是董卓之妻,却惨死于董卓鞭下。她因通晓天文地理,被后世尊奉。
村中每年举行三次皇甫圣母庙会,分别在祭日(农历三月十五)、生日(农历七月十九)和秋收节(农历十月),庆祝丰收并祈福。
湫洞内的小水坑因石板水蚀形成,俗称小湫,传说饮用其水能治百病。
村民在湫洞内为皇甫圣母雕刻石像,壁画栩栩如生,表达对圣母的敬仰。
当地还有传说称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三妹白花公主灵魂附着圣母石像,守护完颜后人。
虽然洞内小坑已干涸、石像倒塌、洞口破旧,但完颜族人世代流传这段传奇,铭记祖先的历史。
完颜部落的小吃也别具特色。尽管萨满文化通常不食狗肉,但完颜部落保留了女真族的传统食品,并经过现代改良,融合了独特风味。
居住在黄土高原的完颜族,由于地理限制,放弃了游牧生活,转为农耕和小规模养殖。
主粮是小麦和玉米,面食尤为丰富多样,尤其喜欢麦面炒面,既美味又方便携带。
肉类主要以鸡肉为主,村民常养鸡和猪,肉类消费相对较少。
著名菜肴有完颜大铁锅柴火鸡、完颜蒸鸡肉、完颜豆腐、完颜手工面和铁锅炖鸡肉等。
完颜族的酒文化颇具特色,不仅喜好饮酒,还有独特的饮酒游戏和方式。
他们擅长“杨燕麦”行酒令和“老疙瘩拳”酒桌游戏,酒席氛围欢快融洽。
饮酒习惯体现了完颜族作为北方马背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
尽管完颜族经过与汉族长时间融合,许多传统逐渐淡化,但女真族的血脉和文化根基仍深深植入他们的骨髓。
民族服饰也是完颜族重要的文化象征。多以丝织品和棉布为内衫,秋冬则用青鼠皮、貂皮、羊羔皮等作为外套。
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则采用牛、马、猪、羊、蛇皮或鹿皮、麂皮制衣。
女真族早期服饰多由动物皮和棉布制成,喜欢在耳边佩戴金银饰品,富裕者更添珠宝、玉石等,颜色鲜艳,常见黄、金、绿、红等色彩。
现今完颜族多穿汉服,但传统女真服饰依然传承,充满民族特色。
女真服饰凝聚了该族千百年来的宗教信仰、习俗文化、生活智慧及美学理念,是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
完
发布于:天津市金御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